蕨菜应该如何人工种植,如何管理?
蕨菜,很常见的一种山间野菜,在5,6月份,边摘栽秧泡边打蕨菜,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在笔者家乡,山里到处都能见到蕨菜,尤其是映山红多的地方,蕨菜也挺多,因为映山红跟蕨类植物是酸性土壤的代表性植物。
蕨菜是蕨类植物的嫩茎干,未展叶前是不错的野菜,多为丛状生长,根系发达,有的山坡上,全部都是蕨类植物,到采蕨菜的季节,非常热闹,采蕨菜周期大概45天左右,如今,市面上见到的蕨菜多是野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食用蕨菜,人工种植也逐渐多起来。
蕨菜该如果种植呢?根茎繁殖
蕨菜的根茎非常发达,往往一丛会长出多根蕨菜,挖出根系,根据大小分成几株,进行移栽,时间选择在10-3月,移栽前翻地施底肥,农家肥为佳,其次是复合肥,提高土壤的营养成分同时使其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植株生长。根茎3-4根须根为一株,株行距按照30*30进行移栽,起垄挖沟栽植或者穴栽,覆土轻微压实即可。
水肥管理
蕨类植物非常耐旱,常见于土埂,在南方不用怎么浇水就行,为了满足其生长需求,可以通过撒施的形式进行施肥,萌芽开始时撒施氮肥,秋季叶子枯萎后撒施复合肥,因为只采蕨菜,肥料不需要太多,一亩地施肥20-30千克即可。
采收
蕨菜采收时间在4-5月,当蕨菜长到25公分左右时,进行采摘,另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蕨菜顶端嫩叶未展开时进行采摘,蕨菜采收后,鲜炒、晒干、腌菜,都是可以的。
随着人们对原生态产品越来越在意,仿野生种植,是不错的选择,春夏吃蕨菜,冬天采挖根茎做成蕨粑,都是不错的野味。你的家乡蕨菜多吗?冬天有做蕨粑吃吗?了解更多农村趣事及三农知识,点击关注【下坝毛哥】,带你一起,知农事、亲自然、长知识。
(1)中药材种植块茎技术网:
野生蕨菜,众人所爱。说实话,我也非常喜欢吃的,特别是野生蕨菜炒腊肉,那个美啊无以言说,如果是吃米饭的话,要多吃一碗,如果是下酒的话,要多喝二两。野生蕨菜好吃,但野外生长过了季节就没有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野生蕨菜能人工种植吗?答案是肯定的,能!并且,现在已经有人在种植了。要想一年四季有新鲜蕨菜吃,那就得靠人工种植,并且在温室大棚中进行。蕨菜的生理特性是什么?对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
蕨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喜光,但不喜长日照;喜湿,并且土壤湿度越大越好;怕干旱,这是它的缺点。它的适应适应性到底有多强呢?气温高至32℃时仍然能正常生长,低至零下5℃时嫩叶才遭受冻害,而根茎在零下32℃时仍然能安全越冬。除了怕干旱,对水分要求比较高,所以蕨菜还是很好种植的。特别是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可一年四季进行。
要种植蕨菜,就必须种好,只有丰产,才能增收。那么,蕨菜如何该如何种植才能高产呢?从产量与效益上讲,我提倡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只有温室大棚,才能确保一年四季有新鲜蕨菜采收,才能创更高效益。对于蕨菜的种植技术与要点,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育好壮苗。种植农作物,无论什么品种,要想达到丰收目的,壮苗是必须的。蕨菜育苗有两种方式,壮苗要讲技术性。育苗床床土,通常采用鸡粪:脚土:有机肥比例1:1:2进行进行混合搅匀。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两种育苗的方法。
1、无性繁殖:即利用蕨菜的根茎进行繁殖,每到秋季叶枯后或春季萌芽前,挖粗壮根茎进行繁殖。注意采挖的时候不要伤着根系,将根系切成10厘米左右小段,栽培于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地块。需要培育一年时间,促进苗壮。
2、有性繁殖:即利用蕨菜孢子进行萌发,让蕨菜精子、卵子结合成胚,而后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出3~4片真叶后进行第一次移栽,待小植株再长7~10天进行第二次苗床移栽,长大后进行第三次定植移栽。
二、整地施肥。蕨菜是食用茎叶的作物,天生喜肥,适宜种植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所以,无论育苗还是栽种,都需要保持足够的肥力。蕨菜苗移栽前,需要整理土地,并同时施足底肥。底肥一般每亩采用10000公斤腐熟农家肥+50公斤草木灰+2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深翻入土,一般深翻深度为40厘米,然后耙平、耙细,做成南北向的畦块待用。
三、科学定植。蕨菜种植宜密植,但也要讲科学性。深浅、宽密、脚土、覆土等,都是有所讲究的。蕨菜定植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植的深浅:可在整畦上以南北向挖沟,沟深15厘米,沟宽10厘米左右。
2、定植的施肥:虽然地块已施底肥,但是移栽定植时仍然需要施肥,可每亩施肥15公斤磷酸二铵。蕨菜喜肥不怕肥,只要能够达到最佳生长效果,就要尽可能的多施肥。
3、定植的宽密:蕨菜宜密植,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并且每穴可植3~5株。一般为了产值最大化,多是每穴定植5株。
4、定植的脚土:什么是脚土?脚土就是蕨菜原生的土壤,为了种植蕨菜能尽快适应原来的土壤,往往在蕨菜定植时,需要携带一定比例的原生土壤。蕨菜定植后,需要在定植施肥后用原生土覆盖一下,可覆盖2厘米厚即可,太厚了没必要,太薄了起不到效果。
5、定植的覆土:定植后覆盖脚土,然后再覆盖地块土层。覆盖到什么程度呢?疏松土面稍高于畦面即可,当浇水渗下后覆土封堰,并使整个畦面成为平面。
6、定植的保温:蕨菜定植后,需要覆盖地膜,然后温室大棚顶部覆盖草毡、纸被等不透明物体,使温室处于黑暗条件下保持恒温,昼夜不出现温差。草毡、纸被等覆盖物要压紧,防止被风刮落。当蕨菜缓苗返青后,再揭开温室覆盖物,进入常规管理期。
四、生产管理。蕨菜好种植,但生产管理也是不能马虎的。严格讲,管理上在水、温、肥、光、株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要高产,必须进行严格管理。
1、水:
蕨菜喜湿,定植时要浇定根水;缓苗后要浇返青水;萌芽时再浇一次水;当萌芽后,蕨菜在温室内温、湿可控的条件下,生长速度非常迅速,需要勤浇水,一般3天浇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为避免冷水给温室中的蕨菜造成刺激,定植后直至采收,一直保持浇温水最好,每次浇水不宜不多,浇透即可。
2、温:定植返青前,温室大棚无论白天夜晚,保持恒温;返青萌芽后,白天保持15~20℃,夜间保持12~13℃,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植株生长。白天温度不宜高于22℃,晚上不宜高于15℃,温度过高时,通风透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风时可开窗透细风,不能通底风,而且要背风向,不能大风直入,以免对植株造成伤害。当温度过低时,需要升温。升温方式通过热力、炉火可行,也可通过反光幕进行升温。反光幕怎么做呢?就是在蕨菜定植初期,在距离温室后墙1.5米,挂1.5~1.8米反光幕给温室升温。但根据天气情况,一般定植返青后可撤掉。当然,冬季生产可继续保留。
3、肥:蕨菜喜肥,所以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定植时需要施肥,之后施肥频率可放缓,待采收前开始加大肥力。采收前追肥一次,促进茎叶细、嫩、壮,之后每三天一次,施肥与浇水同步进行,但不别每次浇水都施肥,一般遵循“二水一肥”的方式即可,即第一次浇水施肥同步进行后,第二次浇水不施肥,第三次再浇水施肥同步,第四次浇水不施肥,如此循环着来。
4、光:蕨菜在野外生长,多生于遮阴蔽日的树林之下,喜光而要求日照短,所以人工种植时给其营造弱光环境,更利于它的生长。如果生产季节在冬春季,要给温室大棚升温,反光幕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升温后要把反光幕进行遮挡,减弱光照。夏秋季温度高,可直接将反光幕撤掉。温室大棚用50%遮光率的遮阳网进行遮光,以保证蕨菜在弱光环境中茁壮生长,利于提高蕨菜的产量与品质,提高商品性。
5、株:我在前面提到,蕨菜可一年四季生产,每个季节都能保持有新鲜的嫩茎采收,如何做到?这里面有个学问,就是通过植株调整来调节,每年可采收新鲜嫩茎12~15次,如何做?即每穴保留一株粗壮嫩茎不采收,使其作为蕨菜光合作用的母株,所制造的光合产物供给其它新嫩茎。当然,留下的母株也要管理好,使其源源不绝地给其它幼嫩茎输送光合产物。如何管理?每7~10天给其追肥一次,可用0.2%磷酸二氢钾喷施叶片正面,并为其保持足够的水分。这样的办法,可维持比较嫩茎生产期,每次都用此办法实施,一年四季都有嫩茎,并且对提高蕨菜嫩茎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帮助。
五、预防病虫。种植蕨菜,需要预防病虫害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影响。但是客观而言,蕨菜生命力强,发生的病虫害很少,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立枯病,常见的病虫是蚜虫。
1、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茎、叶,发病后,茎、叶呈现水渍状腐烂,对植株危害大。发现病症,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每7天一次,连续2~3次。
2、立枯病:立枯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杆,发病初期停止生长,茎杆枯萎,叶片枯死,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对植株危害也非常大。发现病症后也是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治理,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施,每10天一次,2~3次,直至病症消除。
3、蚜虫:在蕨菜叶片展开期,容易受到蚜虫的侵袭,需要注意预防。当有蚜虫出现时,及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防治,根据严重程度,每亩地可用10~20克兑水后喷雾。
六、适时采收。蕨菜采收时,时间性非常强,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了产量发挥不出来,不能达到丰产增收的目标,太晚了嫩茎老化,不能食用。为了多产多收,每次采收时,每穴留下一株作为光合作用的母株,进行浇水施肥管理,帮助其它幼茎的健康生长。什么时候采收最好呢?当植株长至20厘米左右,羽状小叶还没有展开,仍呈“抱拳状”,这时候是最佳采摘期。采收时轻摘轻放,贮存时不要受到挤、压、碰,保持嫩茎的完整性,不受伤害,才能卖上高价钱。注意管理好母株,让母株源源不断地给其它幼茎幼茎输送光合产物,每次采收时就照这办法做,能大大延长采收能力和提高产量与品质,一年可采收12~15次。
蕨菜因为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糖类成分,不仅吃着鲜嫩滑爽,也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所以被人们称为“山菜之王”,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种植蕨菜,我觉得市场价值还是很可观的。为求效益最大化,我建议采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虽然投资大点,但可一年四季生产,种植效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