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原则是什么
城市道路规划原则是什么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总原则是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的安排道路连接,并考虑城市的需求以及环境的保护需求。具体的如下:
1、合理用地、因地制宜,符合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的需求。
2、合理安排公路与各城市的连接。
3、正确处理新建道路和原有路网的关系。
4、按交通需求规划路网。
5、要满足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
6、考虑城市景观的需求。
7、符合路面排水和过程管线敷设的需求。
应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根据城市现状及自然坏境特点,经济合理地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系统,既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又形成良好的城市面貌,并对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项用地提出布置意见,达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目的。
扩展资料:
城市道路规划总则:
1.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3.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4.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5.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6.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7.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8.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9.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原则是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
通过城市道路系统,城市的各个部分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协调的、有机连接的整体。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以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组织为基础。
根据城市的现状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经济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既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又能形成良好的城市面貌。
扩展资料:
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3、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4、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的用地情况组成不同的道路系统。
5、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干道路线走向,减少工程量。
6、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7、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地铁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道路规划
规划原则
1)依据国家有关道路交通和城市规划的技术规范,以及参考广州现行地方标准。
2)道路网络布局应与城市规划、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在满足城市规划对道路系统网络结构要求和交通系统功能需要的同时,做到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3)道路系统应体现功能分级,各等级道路之间应有合理的比例和密度,有较好的衔接。
4)主骨架道路网络是道路系统的核心骨架,由高速路、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构成,应分布于重要的机动车交通走廊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道路容量。道路宜布置在城市中心的外围,结合天然屏障或生态隔离带,尽量减少对城市用地的隔断,避免与轨道线网重合。对外具有开放性,与公路网有较好的交通衔接。
5)基础性道路网络是道路系统基本支撑,由一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构成,应结合土地利用、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布设,应充分兼顾公交车与其它机动车的使用,与周边用地紧密配合。
6)道路相交应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结果设置不同形式的交叉口,立交形式按互通与非互通,分区域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性进行用地控制,对已建和在建及已定方案的立交,可采用设计方案,对未建的立交按标准控制,待立交规划方案确定后再更新。重要节点根据交通组织需要进行方案规划。平交路口应视交叉口间距和区域分布,按相应技术标准进行控制。
7)充分考虑对现有道路的利用。
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1、 合理用地、因地制宜,符合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的需求。
2、 合理安排公路与各城市的连接。
3、 正确处理新建道路和原有路网的关系。
4、 按交通需求规划路网。
5、 要满足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
6、 考虑城市景观的需求。
7、 符合路面排水和过程管线敷设的需求。
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城市环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具体布置要求。
这个可以查城市规划手册 很全的
我准备考同济大学刘滨谊老师的博士,请问他有哪些著作?
刘滨谊发表著作目录(1990-2015)
[1] 刘滨谊著. 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ISBN: 978-7-112-01183-4
[2] 刘滨谊等著. 景观园林新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 刘滨谊等译.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M]. 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社,1996.
[4] 刘滨谊主译.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ISBN: 978-7-560-82640-0
[5] 刘滨谊等编著. 为了上海的明天――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ISBN: 978-7-560-81779-8
[6]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一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ISBN: 978-7-810-50462-1
[7]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ISBN: 978-7-810-89888-1
[8]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ISBN: 978-7-5641-1986-7
[9] 刘滨谊等著. 自然原始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ISBN: 978-7-810-50795-0
[10] 刘滨谊等著. 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ISBN: 978-7-810-50796-7
[11] 刘滨谊等著.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ISBN: 978-7-810-50893-3
[12] 刘滨谊著. 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南京玄武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ISBN: 978-7-112-05571-5
[13] 刘滨谊等著. 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ISBN: 978-7-810-89430-2
[14] 刘滨谊等编著(1/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ISBN: 1511211962
[15] 刘滨谊等著.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ISBN: 978-7-5641-0075-9
[16] 刘滨谊等著.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ISBN: 978-7-5641-0296-8
[17] 刘颂,刘滨谊,温全平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ISBN: 978-7-112-12206-6
[18] 刘滨谊等编著.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 北京: 2013(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2-15270-4
[19] 刘滨谊等著. ECH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伊宁探索[M]. X-COLOR国际出版,2014.
ISBN:978-0-9803150-8-0
[20] 刘滨谊等著. 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ISBN:978-7-112-17873-5
标准类
[1]刘滨谊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2]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科研课题:
1.《风景信息时空转译与心理效应计量》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5960236)(项目负责然人:冯纪忠,项目主要完成者:刘滨谊)1987.1-1989.1
2.《风景景观资源普查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5880352)(项目负责然人:冯纪忠,项目主要完成者:刘滨谊)
1989-1991
3.《场域信息模拟--计算机遥感、GIS实用于城乡规划的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基金项目(59108058)(项目负责人)1992-1995
4.《环境绿化系统评价方法研究》上海市高教局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991-1995
《场域规划理论技术研究--以上海大都市为例》首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1991-1995
5.《风景景观系统工程及应用研究》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跟踪项目(项目负责人)1992-1996
6.《风景资源管理决策辅助系统的开发研制》美国国家公园局(Nation Park Service)及美国佛吉尼亚州立大学(Virginia Tech)资助项目(项目主要研究者)1993-1994
7.《遥感,GPS,GIS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市城市规划为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995-1996
8.《中国风景建筑学学科发展与专业教育的定位与定向》国家教育委员会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1995-1997。
9.《人类聚居环境资源普查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59678011 )1996-1998
10.《CQE 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研究》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8-2000
11.《风景旅游资源时空筹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79870012/G0409)1999-2001
12.《风景旅游规划AVC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50578112/E080202)2006.1-2008.12
13. 《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滨谊)(51178319/E080202)2012.1-2015.12
14.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绿地系统生态构建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2008BAJ10)》 (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2008.1-2011.12
15.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绿地系统生态构建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2008BAJ10)课题二: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08BAJ10B02)》(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2008.1-2011.12
16. 国家住建部住宅办委托《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导则》编制,(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2002.1-2004.12
17.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委托《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编制》(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2009.5-2010.5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重点项目《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51338007/E080202)(项目负责人:刘滨谊) 2014.1-2018.12
希望会对你有帮助!